《落日》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必修一)(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传播学体裁的生动性,了解中国人在这篇文章中的视野和情感。
2.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理解记忆历史的意义,增强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消息与通讯的不同点,体会通讯的生动性与作者的眼光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课件(包含日本签字投降仪式视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作为中国人,有一天一定要记得:1945年8月15日;面对日本某些人妄图篡改历史,甚至将“入侵中国”改为“进入中国”,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一个场景: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舰艇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在那个见证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时代,中国记者有三个:黎秀石、朱启平和曾恩波。曾恩波第一次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世界发布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日本投降了!”黎秀石写了一篇报道日本投降的新闻,朱启平写了一篇通讯《日落》
二、比较通讯与消息,认识通讯的体裁特点。
1.消息与通讯是新闻中常用的两种体裁。
提问:你认为在新闻方面,两者应该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真实性 、及时性。
教师:那么两者到底有何不同呢?最好是将相同内容的信息和通信内容进行比较。
(投影:《大公报》天津版1945年9月3日上的一则消息)
日本降书签字典礼昨晨完成和平实现
(本报特派员二日美战舰“密苏里”号上发专电)这位记者在此亲见了经历了八年英勇抗战的日方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前驻津指挥官现任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率领的代表团登上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签署日本投降条款。
日本帝国轻而易举地在90年内建立起来,几乎没有间断的侵略活动,现在已经完全崩溃了。继美代表后,中国代表徐部长永昌签署了日本降书。
消息简洁明了,要求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新闻界称之为5w+1h”(即who, what, where, ?when, why + how)
根据投影,找出对应于消息每个元素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