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华教育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理论文章: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篇三(2)

 二、坚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特征

1.简单目标定位对于大三学生来说,教师要立足实际,调查整个单元内容,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从而定位简单目标。比如一年级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这个单元有4节课,是帮助学生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的过渡,进行身心准备和技能准备。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作者设定了这样的目标:学会整理书包,知道教材,互相帮助,树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消除紧张感。这样的目标很明确,脱离了空洞的定位。
2.敏捷的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情境,让道德和法治成为课堂上的生活,给学生留下独立、自我关怀、自我关怀、自我关怀和自我启蒙的空间。例如,在教材《花儿草儿真美丽》中,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好生活情趣的能力和最基本的公民责任感。然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具体阶段。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作者做了以下尝试。学校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每年春天,各种各样的花盛开,吸引蝴蝶、蜜蜂和学生在花园里追逐嬉戏。作者把学生领进花园,互相介绍了各自认识的花草,并借机给学生们展示了被践踏的草地、掉落的花朵、挂着书包的歪歪扭扭的树,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行为是错误的。然后,作者让学生们看看锯齿状的树叶,听听“有毒的小蘑菇”的故事,让学生们知道他们应该学会在大自然面前保护自己。从室内到室外,学习内容完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由自圆其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然观。
3.生活经验道德与法治融合课程不是简单的两门课的结合,更不是将法治标签与道德相结合,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即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和感染法治思维和意识的培养。比如,在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中的《上学路上》一课中,作者带领学生走上马路,参加《今天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跟随交警叔叔观察不一样的上学路上的“情景体验”这样安全吗?实际体会“交通信号要知道”。透过人生经历,同学们了解到,闯红灯要被罚,交警叔叔严格执法的背后是对我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因此得到的感悟是: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守法的行为,也是爱的回报,更是文明的体现。这种教学过程虽然不能严格区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但是,在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再创造的整合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道德,周围处处有规则。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主动建构,是内化与外化的和谐统一。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生动的教学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让“道”融入生活,“法”在身边!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作者:王艳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热 点 新 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有个人或集团需要使用本站资料,请在使用过程中标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2023 CN910.net 本站资料不得作为商业用途,对于侵权行为,我们将保留使用法律手段!
赣ICP备05006204号 站长:晓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