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华教育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三(4)

 (4)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人生。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该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出发点,在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模拟生活的真实情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性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所以上课前,我会认真设计每节课的活动。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本课程就是其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活动的主题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际意义。如果学习是在有意义的环境中进行的,那么,只有它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了联系,学习才会有效果。
教科书是教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而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小学思维教材不仅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话题和榜样。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把握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求、道德困惑、思想问题和热点问题,适当增删改教材,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使教学内容和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资源,而是延伸到学生的整个生存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因为教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扮演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新课程指出道德存在于人的一生。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学会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使德育真正凸显其有效性。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师要在探索中多思考方法,不断创新,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心中有太阳,才能给人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能浇灌出灿烂的希望之花。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又将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融入社会和自然。
79.jpg
热 点 新 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有个人或集团需要使用本站资料,请在使用过程中标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2023 CN910.net 本站资料不得作为商业用途,对于侵权行为,我们将保留使用法律手段!
赣ICP备05006204号 站长:晓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