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综述(1)
作者: 日期:2021-02-21 09:05:09 阅读:53次
在我国,思想史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思想史在我国悠久的史学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史材料和独特的理论方法,但思想史概念是本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而来的外来语,3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冠以思想史名称的著作(1935年郭湛波《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只有思想史摆脱了传统的学术史,才成为一门全新的学科。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的出版,在框架结构上,这里可以分为三个小段:1.1978年至80年代末,其体系主要由思想家组成;2.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它变得被思潮所支配;3.近年来,中国思想史上的写作下限从五四运动一直延伸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种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20世纪50年代,王忍之等人在文章中探讨了思想家与思潮的关系。“文革”后,侯外庐在其《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开始用“社会思潮”来总括某一历史时期的思想,并对某些思潮的特征做了概述。较早以“思潮”来命书名、论述整个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专著,是1989年出版的吴剑杰的《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笔者认为,以往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专著与教材都存在不足之处,如“依时代分门别类地论述各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不利于揭示近代政治思想潮流的兴衰代次、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与规律”。所以,这本书“主要以近代史上的几个进步思潮为主,而不是以人物思想为线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革命者的社会批判、改革思想和爱国维新思想,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思潮,戊戌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衰落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等。尽管目前仍存在仅写出少数进步思潮能否全面反映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与规律等问题,但这样的尝试无疑是有益的。

- 上一篇:有水平的历史学术论文是怎样的?(2)
- 下一篇: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综述(2)
热 门 推 荐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