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文艺节目新闻传播论文一(3)
4、文艺节目频率的有效传播性
4.1文艺频率的专业化
一个频率的专业化程度越高,节目的指向性就越强,与观众的“契合度”就越高。同时,广播文艺节目的多样性、专业性和排他性也迫使我们不要要求听众喜欢所有类别的文艺广播,更不要让一个频率承载太多的社会文艺功能。所以文艺的频率进一步专业化。国内很多播音发达的地区进一步细分了文艺的频率,比如央视第三套本来就是一种“大而全”的播音模式,从戏曲和民间艺术到文学电影,从广播剧到评书,小说连播,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2002年12月2日起,第三套开始打造全新的“音乐之声”,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再如上海电台与东方电台合并后,频率资源得到整合,文艺广播被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更专业的频率:流行音乐频率、古典音乐频率、戏剧频率和文艺频率。
4.2节目定位理性化
即必须结合观众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节目的频率风格、节目内容和形式。当代传播学告诉我们,对于新闻信息来说,受众既是传播的对象,又是接受的主体,它对新闻媒体所发出的信息有选择的权力。对观众需求进行充分研究,是节目定位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同时,要正确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弄清自己的长处,通过理想的方法,把自己的长处转化成与听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共鸣。例如:2003年10月15日的17点电视报道了"太空英雄杨立伟驾驶着中国人制造的神州5号飞船成功飞入太空"的消息,这一消息震撼全中国,《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创作者凭借着新闻的敏感性,本广播音乐专题片是以此重大新闻事件为由头和主题而创作的。制作了一期电台音乐专题片。2005年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音乐专题节目《思想起》,这是一个以新闻的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广播音乐专题片。该剧以日本投降后,祖国文化在台湾宝岛沸腾的描写,以及前往福建妈祖故里寻根的船上采访台湾人,都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例和人物生动的采访,展现了深藏在中国人民心中的炎黄情怀。同时,它也是50年来两岸隔绝、许多亲人被迫分离的历史缩影。它的深层创作借用了新闻的现实历史背景。节目通过音乐台词和故事台词表达了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使得节目的主题始终与新闻的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表达了台湾省人民在日本统治时期失去未来的悲伤心情。同时也要有效把握广播艺术节目的舆论导向。首先要注意事实软化引导。“软”主要是指那些人情味浓厚、轻松活泼、容易引起观众兴趣的文艺、娱乐作品。有这样一个广播剧:一名小男孩每天都在村头张望,路人不解,询问原因,小孩说,前几天,两个警察叔叔把爸爸带走了,妈妈每天都在偷偷抹眼泪,小男孩最后一次哭问:“爸爸什么时候来呀?”这则文艺小品全文没有一个“法”字,却处处体现出法律的严肃性。文学艺术就是要充分利用文学艺术这一“软”的优势,摆事实,讲道理,不要扭脸训练,容易触动思想,达到引导的目的。二是注重循善诱的引导。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社会上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和错误观点,作为广播艺术节目的宣传,不应该采取风雨或强行灌输的教育方法,而应该采取说服的方法来引导。近年来,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少数民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观点,思想颓废,斗志丧失。2000年3月,中央电视台第1套节目适时播出了世界历史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在全国产生的强烈的反响。这说明文艺节目贴近群众,是正确引导的有效途径。还是那句话,注意旁敲侧击,引导。前面有一个东西,但是有几个面。侧面引导是一种基于多元、横向、逆向思维的引导方法,角度多、内容丰富、引导更全面。央视春晚有这样一段相声,大意是某村富起来后,参观团一个接着一个,最后把山村吃空了。终于没东西吃了,他们开始吃路边的树叶。这段相声没有直接批评吃喝风的腐败行为,而是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说理方式,引导人民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文艺节目要从事实出发,选择正确的角度,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素材,升华,浓缩成有分量、有深度的文艺节目,才能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广播电台文艺节目与重大新闻合作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文艺形式增强新闻宣传的深度,便于激发听众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共鸣,提高理解水平。当然不是所有文艺节目都要通过直接输入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实来搭配。重要的是选择和依靠那些具有社会意义的“活”事件,揭示其本质意义或发展趋势。而所谓的“活”事件,一是现实,二是典型,三是时间敏感,即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广播文艺节目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引导作用,以潜移默化的娱乐方式和情感方式,使人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办广播,不仅要注意正确把握新闻节目的定位,还要把握其他节目的定位。尤其是文艺节目。这是因为文艺节目,一般来说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加上音乐和声音的对比,以及制作人的二次艺术创作,一旦播出,就会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感染力。优秀的作品会激励和激励人,陶冶人的情操,增长人的见识,让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相反,如果你用错误的观点、错误的倾向、不正之风去播出作品,肯定会对一部分听众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把他们引入歧途。因此,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对广播文艺工作者至关重要。
![]()
- 上一篇:新闻系毕业论文(一)(4)
- 下一篇:广播文艺节目新闻传播论文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