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阀时代,小学生写论文,教育壁垒越来越高,高考是否还有必要
作者: 日期:2020-12-10 19:07:12 阅读:100次
最近爆出一条新闻。昆明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发了一篇精致的论文,主题是大肠癌。整篇文章没有十几年的基础知识是写不出来的。即使小学生在他面前过目不忘,没有几十年的论文写作经验,他也几乎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就算是在家长的指导下,也一定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是家长做的,而且顶多是给这个小学生讲大致原理,大概在答辩的时候就能把大致原理讲出来。说到底,这是一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连评审团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有高精尖技术的评委,这是一场给孩子们镀镀金,培养自信的竞赛,我看过其他的发明,什么绿色新能源小灯,昆虫研究都比较浅显易懂,确实是小学生能接触到的水平;来这里,看看他,别出心裁,C10orf67这样的学术用语,小学生才知道?一般人都会碰过这些实验设备吗?小学生能做这些 ppt么?
而最奇怪的是,这么一篇高精尖的文章,完全可以被收录到知网里做生物学学术论文的,在这次小学生竞赛中居然只有第三名了,评委们到底是看不懂才给的第三名,还是知道背后隐藏的秘密,心照不宣的故事才给的第三名?
从古代起,中国就有士族之门,而高人所掌握的知识,一般人一辈子都无法掌握。“只要读书人安定了,天下就没人能兴得起风浪。”但如此堂而皇之地以国家的荣誉为自己儿子的前途镶金退玉,是否想过在大山中苦读的孩子,是否想过平平淡淡大家庭中众多的我们?
如果我们不接触如此复杂的仪器,我们可能一辈子也看不到电子显微镜。最多就是人教版生物书里的那张照片,记录了我们的向往。我们认为大学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哪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哪怕只是脱离我们自己的阶级?
但是,士绅们不断收紧着那个穿越命运的阶级的袋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又一个神童。在他们长袖善舞的控制下,他们的下一代被包装成一个又一个“未来之星”,发表了一篇又一篇文章,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赞誉,但他们并不满足。
他们不仅想让科研界认可他们孩子基因的优秀,还想让我们普通世界的人承认他们的孩子天生种族基因高,即使输给了应试教育下努力学习的普通学生,但他们也强迫你承认你的家庭不足以和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所以,有了散步,有了保险研究,有了直博,有了名校生,就把孩子送去了对方。
时至今日,网络上依然充斥着这样的言论,“承认别人优秀有那么难吗?”,“为什么几代人的努力要输给你十年?”。但是普通人不知道,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广大人民群众不应该为了孩子上学而努力,孩子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就应该受到学术界这样的偏见吗?
学术闸阀制度是当今社会最糟粕的文化之一,也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如果真正尖端的技术和知识被第一批进入学术界的知识分子的后代垄断了,那我们还需要一步一步学那些八股文吗?我们还需要按照知识分子的标准把自己设计成他们只需要的形状吗?
高考的意义在于给全世界一个希望;高考的公平与否,关系到整个世界对社会的信心。学法的制度令人震惊,新生代头上的山就像军阀制度一样,绝对不能接受。
随着现代新生代教育水平的提高,我相信这几千年的弊端可以认识到,奖学金是有能力的人的家,而不是富人、贵族,甚至是有能力的人的儿子、孙子、重孙。

热 门 推 荐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