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构筑“防护线”守护学子安全
作者: 日期:2021-01-24 19:03:38 阅读:115次
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曹)疫情期间,黑龙江省教育厅一直着力于有效缓解学生因长期在家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并从开展针对性网络教学、加强危机干预、开展心理教育和健康周主题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关爱特殊群体等五个方面构建“保护线”,保障每一位龙江少年的安全健康。
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厅合理安排网络教学计划,引导各地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疫情防控知识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使命责任教育为主要内容。要求每周都有心理健康课,引导学生增强抵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过健康的生活,独立发展。以“品味生活”为主题,“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为主线的微课《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复学第一课》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引导学生从这场无烟战争中获得成长和感悟,学会尊重和敬畏生命,树立崇高的生命价值观。
加强危机介入,提高心理保护能力。在疫情初期,黑龙江省教育厅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的恐慌心理,开展有效的心理维护和指导工作,组织全省心理健康教师和中坚教师制作《中小学疫情预防管理心理自助手册》,以音画同频的方式,简单易学的方法,教学生、教师、家长如何进行心理调节,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吃心丸,帮助全省中小学生、教师、家长以稳定和平静的心境和积极健康状态克服时困难,为顺利迎接新学期做好充分准备。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综合预防、及时预警。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校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计划》等三个文件,严格执行心理调查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梳理和筛查,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引导学生心理问题。大庆市教育局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领导小组,向学生和家长公布了心理教师志愿者的电话、微信、QQ和邮箱号码,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在全省中小学组织以“我爱我,珍爱生命,助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周,指导全国各地学校开设“珍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开展“心语传递”师生谈话活动,开展“助成长”家访活动,开展“爱拥抱”亲子活动,开展“疫情让我成长”班组长活动。全省998万中小学生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周的各种活动,有效缓解了长期在家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了学生家庭和谐,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生。
联合部门,增强家校协作育人的实效。黑龙江省教育厅先后举办《赋能父母,同心协力,为父母读懂孩子指点迷津》公益课堂、《脑科学告诉你:孩子高效学习的奥秘》专题讲座,为家长解疑释惑,有效缓解家长焦虑,帮助家长在科学观念指导下树立教育观念。联合省妇联,在全省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家校共育,防病护童”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生态。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号召全体教师开展网上家访,确保每周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电话访问,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保障家庭生活健康,重点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家访工作,跟踪家访后学生存在的问题,巩固家访成果。
关心特殊学生,关爱弱势群体。要引导各地区开展对卫生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关爱工作,以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名义给孩子写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心理辅导,每天给孩子打电话进行学业指导,每周由班主任进行一次网络家访,学校举办“向榜样学习”主题网络班(队)会,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切实解决他们的学习和心理问题,保障他们健康成长。鸡西市教育局组织了“千师访千户关爱活动”。6月1日儿童节期间,各学校教师进行家访,向特殊家庭的孩子送去亲切慰问,进一步加强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增强了教师管理学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爆发,牡丹江市教育局组织专业心理学教师录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聘请高校和家长的心理教育专家录制电视访谈节目,开设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成立网络心理服务团队为毕业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作者:曹曦

热 门 推 荐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