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特色题举隅:诗歌比较鉴赏境界宽
作者:suanyukeji 日期:2020-02-07 13:45:10 阅读:857次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诗歌比较鉴赏是诗歌阅读的一种类型。一般是两首诗放在一起,或就内容,或就形式进行比较。
而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3的诗歌比较阅读却有所不同。我们不妨来看看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第一题,诗内不同版本诗句的比较,立足于语言,涉及到与内容、形式的分析。
是“健”“明”好,还是“弱””“昏”好,需要根据诗歌情感表达(主旨显现)和语言艺术效果来综合考虑。
第一种观点是,作“弱”“昏”好。因为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第二种观点是,作“健”“明”好。因为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在比较中确立观点,阐明理由词语的后面显示的是诗意、情感的理解与把握。阐述要由内容到形式,由表层及内里。
第二题是诗外比较,将本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比较,指出“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要求指出情感的不同。
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何不同呢?这就需要体味两首诗的不同情感及基调。总的来说: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而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显然情感与调味不同。
这道题,前一个题可以变成单一的炼字题,问考生:“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中的“健”“明”好在哪里?似乎同样可情考语言与诗歌情感的关系,但面窄题浅,没有多大的考查难度。而第二题也可以变为简单的情感直问题,但同样面窄题浅。
总而言之,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3的诗歌比较阅读,从诗内到诗外,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整体而全面的理解与把握,确实值得一赞。
或许有人会叹,为何不就艺术技巧比较设题?这要么是因诗设题。要么算是美中不足吧!
热 门 推 荐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