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华教育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课件下载

小学科学ppt下载(四)

 3、掌握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和子目标,明确各部分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维度或基本要素包括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实践,以及与科学相关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目标是在这三个维度或要素的背景下表达的。总目标高度概括了小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课程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预期发展水平,分目标则明确界定了小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课程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内容。
4、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每个子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把握,往往需要在某个班级和教学环节中更多地关注一个子目标,但另一个子目标会在另一个班级和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所以从整体上看,三个子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们的教师往往关注科学知识的子目标,而忽视科学探究的子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子目标。希望引起重视,避免这种倾向。
5、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活动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探索。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1)目标的双重性。
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是指向一个具体的、未知的问题或一类问题。第二,指向科学的本质,通过研究具体问题来探索科学的奥秘。
(2)活动的过程性。
任何科学探究活动都必须由几个基本步骤组成。每次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目标不同,但每次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大致相同。
(3)方法的针对性。
对于不同的问题,如物理测量、化学分析、社会调查等,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
(4)工具的有效性。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常需要恰当地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理解超出我们感官的事物或现象。比如拨弦演示声波的存在,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等等。
(5)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实事求是,不相信权威。
(6)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
科学探究的结果必须以某种方式与他人交流,一方面接受他人的反复验证、证明或证伪;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构思方法和探究结果。
(7)结论的开放性。
科学探究活动的结论来自于对探究结果的归纳和逻辑推理,代表了特定时期特定人的研究水平。对它的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给科学发展带来新的成就。
 
14.jpg
热 点 新 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有个人或集团需要使用本站资料,请在使用过程中标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2023 CN910.net 本站资料不得作为商业用途,对于侵权行为,我们将保留使用法律手段!
赣ICP备05006204号 站长:晓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