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4)
作者: 日期:2021-02-02 19:03:05 阅读:106次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开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如何忍受分别;对着即将落下的落日诉说。
(2)从天涯碧草开始想象,看到了什么样的草原?碧千里,一望无际的绿色,绿色想滴的草原
(3)紧扣“蒙汉情深”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
(蒙古人民的欢迎,蒙古人民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人民对我们的告别)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
。(多美的草原啊!蒙古族人多热情啊,他们的好客象征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这些空的答案,应该有关键词提示或者回答示例可以参考。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板书设计
1.草原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展示草原的图片,播放草原的民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语言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草原的美丽。
2.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到画面中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形成“大民族团结”的新理念。
2. 丁香结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把握描述丁香花的句子,拓展想象力,深刻理解内容,从色、形、香等方面感受和体验。
3.欣赏丁香花之美,以“丁香结”激发人生思考,结合现实谈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拓展想象力,在脑海中重现丁香之美,实现作者对丁香的热爱。
2.难点:抓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刻理解,明白道理:人要虚心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老师:(展示紫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性格,如梅花象征着高贵,牡丹象征着财富,菊花象征着坚定,松柏隐喻着永恒的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给丁香什么样的情感?让我们读一读,想象一下,知道这朵花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生于1928年,女,原名冯中普,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小说奖。

- 上一篇:小学作文指导教学课件(四)
- 下一篇: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5)
热 门 推 荐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