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件:《唱山歌》(2)
二、《唱山歌》歌曲学习
1.老师再放一遍歌,让学生感知歌曲的情绪。
2.放第三遍,让学生低声唱。
3.放第四遍,跟着唱。
4.从演唱形式上,尽量弄清楚歌曲是多语言的,委婉细腻的,“好听难学”、不易把握的特点
,让学生做到:
(1)力求自然,不死板模拟。(2)不要大声用力,先轻声体会,逐渐掌握其委婉的特点。(3)区分不同细节,唱准旋律。
其一:衬词处要把气拖住,不断、不弱。
其二:结尾处“弯又多”两处的变化,要分别开来。
(4)让同学们在唱熟、唱准后,注入自然、优美、深情,唱出歌曲的美。
三、认识壮族
提问1:
在这首歌中,壮族人有哪些特点?
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
歌多:“山歌好比春江水”。
乐观、坚强:“不怕险滩弯又多”。
勇敢:一边面对险滩,急弯,仍不忘边唱边行,边唱边和。
提问2:
从歌曲中,你感受到壮族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群山环绕,河流弯曲的山水之间(从歌词中得到)。
老师出示广西地图,指出壮族人口分布区域,介绍壮族。同时展示漓江风光、阳朔风光、壮族服饰、民居、壮族歌舞等相关画面,唤起民族自豪感。
学生随音乐《唱山歌》伴奏完整地唱一遍,力求达到声情并茂。
四、课堂小结
在歌唱中,我们走进祖国民族大花园,领略壮族歌曲的风格特色。今后我们还将以不同的方式,认识更多的民族,认识更多的花朵。
【篇二】
1、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中歌曲《唱山歌》。
2、教材分析:《唱山歌》是《刘三姐》中十分有代表性的壮族民歌精品。节拍为
2/4拍,一段体结构,f小调六声民族徵调式,歌曲共两个乐句,分别为(1~8小节)的第
一乐句,和带扩充的(9~19)的第二乐句。一字多音的唱词多以小三,大二度音程进行
,带有附点的节奏型和起伏的旋律音高,旋律优美委婉。通过学习《唱山歌》
让学生体验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感知不同流派的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
-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件:《唱山歌》(3)
- 下一篇:小学音乐课件:《咏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