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华教育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课件下载

小学音乐精品课件(3)

        

3.教师简介乐曲背景。

1949年10月,乐曲《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首交响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套曲《冬日的篝火》一共由8段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聚会》《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套曲表现了一队少先队员冬天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1.再次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同学们注意欣赏。

(1)音乐模拟火车开始行驶的声音时,速度是多少?(速度越来越快。)(2)用什么乐器模拟火车鸣笛的声音?(小号模拟。(3)用什么乐器来表达火车的节奏?(弦乐器,定音鼓,小军鼓。)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和老师一起学习唱主题a。

老师表演主题A旋律谱,老师弹钢琴伴奏,学生用la调式轻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A的音频,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老师:主题A是木管乐器演奏的,音乐非常欢快。请注意主题a的伴奏,定音鼓和小军鼓演奏的节奏模拟火车前进时车轮和铁轨的“哞哞”声;弦乐器的伴奏风格描绘了祖国列车闪电般飞驰的形象。我们再来听一遍题目a。

(3)再次欣赏主题A的音频,学生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边听音乐边模仿火车运动。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B..老师表演主题B旋律谱,老师弹钢琴伴奏,学生用la调式轻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B的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听前思考。

①这首曲子是什么心情?(情感是美好的,抒情的。)

(2)当你听到这首曲子时,你的联想是什么?(仿佛少先队员坐在宽敞的火车车厢里,看着窗外的美景,心情无比愉悦。

(3)再次欣赏主题B的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打击乐器作为主题伴奏。

四、完整欣赏乐曲《出发》

老师在放音乐前会提问引导学生。

(1)主题a和主题b在音乐中出现了多少次?(主题a出现了三次,最后一次出现略有变化,主题b也出现了三次。)

(2)当主位A和主位B出现时,主要是哪些乐器的演奏者(这个问题对于大二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可以告诉他们。)

(主题a之前出现两次时是木管乐器演奏的;当主题B出现三次时,由弦乐器和木琴、木管乐器、弦乐器和钢琴演奏。上次主题A出现,是木琴演奏的。)

五、表现音乐(《出发》表演欣赏)

再一次欣赏完全集《出发》,同学们分别用模仿火车行驶的动作来表现主题 A,用打击乐器来伴奏主题 B。(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教师可提供若干打击乐器。可以让老师设计节奏,也可以让学生设计节奏,让学生自己选择乐器,让老师提示乐器的音色特点。)

六、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出发》,这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冬天的篝火》中的第一首。此曲表达了孩子们去游玩时的快乐心情,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欣赏到他的其他作品。

热 点 新 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有个人或集团需要使用本站资料,请在使用过程中标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2023 CN910.net 本站资料不得作为商业用途,对于侵权行为,我们将保留使用法律手段!
赣ICP备05006204号 站长:晓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