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指导(4)
作者: 日期:2021-02-21 09:04:24 阅读:93次
三、教学方式的综合设计
1、教学方式的整体考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在课堂、教材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改变传统的语文课程教育重学习,重死记硬背,重机械训练的做法,转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教师没有多讲,而是给出三个问题:
(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2)人类有哪些行为对地球是毁灭性的?
(3)如何保护地球?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与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搜索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中进行总结,然后与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成为学生的充分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意见,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独立探究和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教学方式的重点转变。
首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自主参与的能动性主体,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学生的参与不足,语文综合教育就无法开展或不能完善。第二,要体现合作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不仅要让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多说话,而且要让每个学生“主动动手”,使教学成为整体智慧的交融、碰撞、升华。第三,体现探究性,强调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知识的传递,也不能被动地获取知识,而应通过主动接触、沟通、理解、感受、体验,形成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达到发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评价的综合设计
1、要从重“选拔”转为重“发展”。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调查、评价等手段,以成绩论的优劣,从学生中选择所谓的尖子生,评价成为事实的选拔,学习好是什么都好,偏重复盖。在语文新课程中,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发展服务,体现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改变过去从高分到低分给学生排名的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保证学生实际发展,取得整体发展。
2、要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形成综合素质,而不是学习结果。要关注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把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上,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有多高,探索的积极性有多高,方法有多科学等等,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像中国作品集这样的评价是个好方法。
3、要从重“教师评”转为重“大家评”。传统的评价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单独完成,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家长、教师、学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同时要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在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协商,让被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
热 门 推 荐
热 点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