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理念与实践(五)
动态交通规划部分利用校园原有道路,采用环路加满端的组织方式。环路顺地形展开,弯弯曲曲,做到通而不畅,有效降低车速,确保学生安全。静谧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停车空间,地面停车多位于道路两侧比较平缓的区域,紧靠学校的主要出入口。共有5个中央停车场,2000m2车库结合办公大楼地下空间设计。
3 校园景观的生态设计
校园景观生态设计集中体现在原厂地形、植被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中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低维护植被设计等各个方面。
现场中原有的中沟地形和自然植被完全保留,作为校园整体的主要雨水汇集区。沟的上下游之间有达到35m的高差,通过生态化的堤堰逐渐落下,形成了多级湿地。调节雨洪,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湿生栖息地。这个长达600m的多级湿地系统同时用于中水的进一步净化,每天有400t~500t的水量沿沟分布的系列温地。沟谷两侧设计了闲置木栈道、座位和读书台。与学生中心相结合,设计了延伸到谷底的休息桥和休息平台,成为了今天荒凉的风景。
为了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校园绿化设计大量使用乡土植被。许多野花台布满山坡和林下。与现代风格的建筑相辅相成:乡土灌木用于坡口、建筑边缘的基础栽培和沟槽的蔓延,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植被景观。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补充当地乔木,形成森林景观。
4 建筑的生态考虑
从20世纪60年代的“生态建筑(A rology)”,到1993年《芝加哥宣言》所倡导的“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Cotlstructlon)”,再到如今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ng),国际上都是如此.在此基础上,讨论、总结发展到现阶段的“绿色建筑”,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原则、技术措施和评估标准。代表作品为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原则可概括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
- 上一篇: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理念与实践(六)
- 下一篇: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理念与实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