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超15分钟加钱 泽尻英龙华被捕 北京九级大风 诗歌鉴赏复习之读懂格律诗
作者:suanyukeji 日期:2019-12-08 05:50:04 阅读:899次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题,全国卷11分,2017年起开始5分的双选和6分的主观题。这道题上的分差开始拉大,一般情况,做得好的可以达到10-11分,差的可能就2-3分。但是诗歌鉴赏又是见效慢的题目。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肤浅的思考和尝试。期望能够对高三的学生有所帮助。
??2015-2017,连续三年,全国卷共计8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都是考查的唐宋时期的诗歌,又主要是格律诗。2013年全国卷两套试题,诗歌鉴赏均选择的是词,2014年全国卷两套试题,一套是词,一套是诗。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必须诗词同抓。
??在诗歌鉴赏中,重点有三大问题:一是读懂诗歌,二是掌握术语,三是规范答题。而第一点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这轮高考复习中,我首先以格律诗和词为例,对如何读懂诗歌做了一点探究,一并对答题做了一些规范。在此同各位行家里手做分享,期望各位不吝指正。
??以前的诗歌鉴赏的复习,我也十分重视读懂诗歌,综合各种方法,基本上按照“五关注——关注标题、关注注释、关注即时诗人、关注意象、关注情思语”来指导学生的。这个方法当然很有价值,我在9月份的复习中已经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但是学生还是存在阅读障碍,出现阅读理解方向的偏差。这促使我对如何读懂诗歌进行深入思考,寻找一些能够纠偏的方法。我尝试过不同的方法,比如:逐联翻译,但是效果都不好,最后决定从结构入手,强化整体阅读意识。
??一、“起承转合”读“唐诗”
??格律诗,重点在于格律,诗歌鉴赏题,在格律上主要考查“格”——结构。格律诗的结构重点是“起承转合”。这个知识点我们均很熟悉,但是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的运用。
??我在这里还是先把这个知识点炒一下剩饭。律诗是格律诗的基本形式,八句成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种称谓是从位置和顺序上来讲的,而从结构上,这四联分别叫:起、承、转、合。
??起:主要是引出诗人吟咏的对象并做大致勾勒,点题,或者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承:承接“起”对“起”引出的对象做具体的描述。
??转:由承句转向,有四种转。一种是对象不变,转换描述的角度,二种是对象转换到“承”相关的对象上,三种是由景、物到人的转,四种是由景(内容)到情(主题)的转。前两种转,属于内容的转,诗歌整体可以将前三联划成内容部分,最后一联划成主体部分;后两种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由内容到主题的转,诗歌可以将前后两联分别划成内容和主题部分。
??合:总结全诗,卒章显志,或者升华主题。
??鉴此,我运用起承转合,设计了一张律诗阅读表格,要求学生在阅读律诗的时候必须完成这张表格。作用及要求圈出来。
??格律诗阅读细化表
??很多学生在阅读中不注重整体性,对是够整体描述的对象模糊。通过这张表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纠偏。需要注意的是:起和承的对象是一致的,转的对象与起承的对象不一定一致却是协调的。示例一:
??2017年全国卷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首先按照“五关注”初读诗歌,然后按照“起承转合”来分析,完成下表。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阅读细化表
??接下来,以此结果来做题,就十分简单而准确。先看客观题第14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A项对应对“起”的分析解读,正确。
热 门 推 荐
热 点 新 闻